資源中心

最新消息

聯合出版大講堂「出版+」業務培訓:「老書新做」推動經典再造

2025.10.09

為深入貫徹落實集團策略智庫會議工作部署,扎實推進「IP要出圈,企業要出海,經營要出色,業績要出彩」戰略目標,集團持續深化「聯合出版大講堂」系列業務培訓,著力提升業務創新能力。

圖 | 現場大合照


2025年9月30日,「聯合出版大講堂」聚焦「出版+」主題,舉辦「如何將老書做出新意」專題培訓,由香港中華書局助理總編輯王春永擔任主講。集團董事長傅偉中、總編輯趙東曉、副總裁梁兆賢、助理總裁艾娟出席培訓。集團助總及以上主管、各業務板塊同事及中商貿易、廣東大音等兄弟公司積極參與,香港與內地多個分會場同步連線,線上線下總參訓人數約180人。


圖 | 集團總編輯趙東曉主持並致辭


趙東曉總編輯在開場講話中指出,「出版是集團核心競爭力皇冠上的明珠」,集團以出版業務作為戰略基石,面對新時代市場環境的變化,如何讓經典書籍煥發新活力,既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要命題,也是實現出版價值創新的重要機遇。他認為出版是需要情懷與熱忱的事業,唯有秉持對文化的敬畏與熱愛,才能創作出打動人心的精品力作。他指出老書新做貴在專業積累,編輯人員要通過廣泛閱讀與深度思考,在經典中發現創新靈感,在實踐中驗證創新價值。他期待各業務板塊將培訓所學轉化為創新動力,在內容策劃與市場運營中持續突破,共同推動集團出版業務實現高品質發展。


圖 | 香港中華書局助理總編輯王春永分享


王春永先生以「內容再造、設計升維、營銷共創」為主線,系統分享了將老書做出新意的實踐方法:一是內容再造:通過版本選擇、結構調整與內容整合,讓經典以更符合現代讀者需求的形式呈現。例如《朱元璋傳》的多次修訂與再版,以及《中國建築常識》的「化零為整」,均體現了內容深度挖掘的價值;二是設計升維:通過毛邊本、刷邊本、鈴章本等特裝書設計,將書籍從閱讀載體升級為藝術藏品,滿足讀者對美感與收藏價值的需求。三是營銷共創:精準定位「圈層資深讀者」,結合影視熱點、眾籌等模式,與讀者建立情感連接,實現從「銷售」「共創」的轉變。他強調,老書創新的核心在於以當代語言與視覺表達,喚醒經典的文化價值,並通過全鏈條的策劃與執行,實現文化傳承與市場效益的統一。 


《朱元璋傳》

作者:吳晗

出版社:香港中華書局


《中國建築常識》

作者:梁思成、林徽因

出版社:開明書店



圖 | 集團董事長傅偉中總結分享


傅偉中董事長對培訓做了總結分享,他結合豐富的行業案例,深入浅出地闡釋了「老書新做」的六大關鍵要素:一是依託具有影響力的名家學者;二是關注人類文明史上的經典名著;三是抓住具有標誌性的名篇產品系列;四是捕捉社會文化熱點形成的名話題效應;五是深耕中華文化長河中蘇東坡、王陽明、王安石、曾國藩等歷久彌新的名題材;六是藉助名IP影響力拓展內容價值邊界。他以香港中華書局《不朽的林泉》一書為例,分析該書實現中國歷代人文畫深層文化意涵跨文化傳播的價值所在,是「講好中國故事」的上乘之作,他鼓勵編輯團隊深入挖掘具有國際視野的優質內容,推動中華文化面向世界的的創新性表達。


《不朽的林泉:中國古代園林繪畫》(增訂版)

作者:[美]高居翰、黃曉、劉珊珊

出版社:香港中華書局


本次培訓為集團「聯合出版大講堂」系列業務培訓的第二場,後續將持續圍繞各板塊創新實踐開展活動,為集團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