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中心

最新消息

聯合出版集團發布2024年度好書

2025.01.23

蛇年新春即將到來之際,聯合出版集團2024年度好書評選結果揭曉。在過去一年,集團旗下出版社推出的優質中英文圖書,從人文歷史、哲學、科技、文化藝術、生活美學等不同面向,介紹國家發展成就,講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啟迪智慧,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


2024年度好書來自香港三聯書店、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商務印書館、新雅文化、香港中和出版、聯合電子多間知名出版社,共有10種好書與1種知識付費產品獲獎。恭喜得獎出版社及編輯團隊!


年度好書


01


《香江墨跡——構築香港的書法》

作者:黃宣游

責任編輯:李宇汶

出版:香港三聯書店

出版日期:2024年7月


評語:以過千張珍貴圖片,呈現香港應用書法的歷史發展及美學,實屬難得。


上世紀30至80年代,香港4位著名書法家:區建公、謝熙、卓少衡及黎一鳴,以書法作品如招牌、碑記、墓誌銘、楹聯、帳聯、名片、廣告等,塑造出香江半世紀獨一無二的城市風貌。作者用了四年時間走訪各地,探訪上世紀四大商業書法家的足跡,並將他們的生平故事及作品集結成冊,甚具歷史價值,除了能讓香港的視覺文化得以傳承之外,也讓大眾了解香港當年文化底藴的濃厚豐盛,以及了解書法藝術的商業應用價值。


《香江墨跡——構築香港的書法》一套四冊,每冊設計以雙門形式裝訂,一面是文本內容,另一面則是作品集,方便書法學習者考查書法家生平資料,並可同時查看其不同作品。


曾獲獎項:「第35屆香港印製大奬」平裝書刊類別金獎、全場大獎及最佳印製書籍獎



02


《紙本鍊成——設計美學試鍊》

作者:陳曦成

責任編輯:李宇汶

出版:香港三聯書店

出版日期:2024年7月


評語:寫作與設計結合,探索書籍設計內在的智慧與啟蒙。


本書以「悟、尋、戰、研、訪、賞」六個部分展開,是作者的經驗之談,既有理念,又有可操作性,有切實執行的規律。而書中介紹的世界各地的設計和設計師們的故事,讀畢獲益良多,是從事出版行業的人借鑒學習的好教材。本書希望能拓寬讀者對「書」既有形態的想像,點燃對「書的美」的延伸思考。如作者所講「真正的書籍設計師也是追求設計真理的思想家,不單設計書本的外在,還著重其內在的智慧與啟蒙。」


曾獲獎項:「第35屆香港印製大奬」精裝書刊類別金獎



03


《香港史讀本》

作者:劉智鵬、劉蜀永

責任編輯:黎耀強

出版:香港中華書局

出版日期:2024年7月


評語:內容具權威性,圖文扎實,寫法深入淺出,兼顧學術與普及兩方面,是認識香港史的必讀入門書。


本書是由兩位香港史權威學者劉智鵬教授和劉蜀永教授合撰,全書雖然只有七萬多字,但稱得上是「大家小書」。全書分上下兩篇,上篇按照時間序列邏輯,展現香港從古至今的社會變遷;下篇通過移民城市、聯通世界和背靠祖國三個方面介紹香港社會發展的特點,兼及時間維度和結構維度兩種視角之長。歷史學者孫揚教授對本書有高度評價:「這是一本既具睿智深邃歷史大見解,也有妙趣橫生歷史小細節的普及讀物。《讀本》客觀持平,論述公允,體現歷史研究平和而磅礴的思想力量。」



04


《香港公屋設計變奏曲》

作者:衞翠芷

責任編輯:洪巧靜、郭子晴

出版:非凡出版

出版日期:2024年7月


評語:深入分析了公屋的設計理念與社會背景,揭示了公屋如何在不同歷史背景下滿足市民的居住需求,並反映出廣泛的社會變遷,在研究香港公屋領域中具有重要的出版及文化價值,並具有借鑑意義。


公共房屋牽涉多方面:民生、社會、政治、經濟等等,本書探討香港公屋走過的70年。本書認為建築設計——尤其是需要善用公帑和不允許任何資源浪費而興建的公共房屋——每一個細節都跟當時的社會環境、民生所需、建造技術、房屋政策息息相關,不是單靠靈感,無中生有。故此,了解公屋設計的改變,也會對當時的香港社會發展多一份了解。公屋的建築設計,也直接影響着居民的生活起居,締造了公共屋邨特有的精神面貌,構成香港的「獅子山精神」。作者多番核對資料,務求準確呈現香港公屋的發展歷程。在完整、精準、跨度及可讀性等方面,本作都是一本不容錯過的香港建築書籍。



05


《華潤史(第一卷)》

作者:《華潤史》編委會

責任編輯:韓心雨

出版:香港商務印書館

出版日期:2024年4月


評語:雕刻大國央企砥礪的具像,從字裡行間看見家國情懷。


本書回顧華潤的發展歷程,緊扣華潤的歷史使命和時代擔當的企業特點,將華潤誕生、發展的過程置於中國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漸次展開,敍述華潤在救亡圖存中根植香港深耕香港,在改革開放中奮發圖強,在經濟建設中迅猛成長,在面向世界的國際視野中壯大實力。


本書突出企業的時代使命和歷史傳承,把企業的創業發展融會到對國家社會的責任承擔之中,與社會背景和歷史發展進程相結合,描繪、刻畫華潤企業發展歷程的內涵:始終不改初心堅韌不拔,始終抱持家國情懷薪火相傳,始終順應時代主題自信自強。



06


《年度漢字中的香港》

作者:沈言

責任編輯:杜辰

出版:香港商務印書館

出版日期:2024年12月


評語:講述香港跌宕起伏的十年故事,見證由亂到治的時代變遷。


本書以2013-2023年十屆年度漢字為契入點,以大事回眸為經,以人物訪談為緯,講述香港跌宕起伏的十年故事,見證由亂到治的時代變遷。採訪十位香港政界精英,分享當年故事。受訪者包括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全國人大前常委譚耀宗,全國人大常委李慧琼,香港立法會議員陳克勤、陳勇、周浩鼎、陳學鋒、陳恒鑌、劉國勳,中產聯盟主席彭長緯,以及民建聯秘書長葉傲冬。從十屆年度漢字聚焦不同尋常的十年,透視十年來香港的發展軌跡。這是浴火重生的香港故事,亦是心手相連的中國故事。字裡乾坤,恍若滄海桑田。



07


《開心生命教育》

作者:趙越

責任編輯:毛宇軒

出版:香港商務印書館

出版日期:2024年7月


評語:針對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深刻回應,宣導智慧的愛和積極心理學,促進青少年的幸福成長。


本書是針對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深刻回應,結合作者十餘年的生命教育研究,通過對父母和教師實際困惑的調研,將數百個問題歸納為八大類,提供實用的解決方案。強調從源頭預防心理問題,聚焦家庭教育的影響,呼籲改善親子關係,幫助父母解決孩子面臨的心理挑戰。它提倡智慧的愛與積極心理學,幫助教育者化解矛盾,創造支持的成長環境。這不僅是一本指導手冊,更是推動社會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作品。作者通過真誠的分享,希望讓愛多一些智慧,讓成長充滿陽光。



08


《超圖解粵港澳大灣區小百科》

作者:新雅編輯室 

責任編輯:潘曉華

出版:新雅文化

出版日期:2024年7月


評語:專為小學以下兒童認識大灣區而創作,捕捉大灣區每座城市的亮點,幫助小朋友充分認識大灣區11座城市的文化與經濟特色。


本書介紹了粵港澳大灣區11座城市,包括︰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的地理位置、經濟與文化特色。從城市檔案開始,透過行政區劃介紹各區特色,幫助孩子對該座城市建立初步概念。接着,捕捉每座城市的亮點——內容涵蓋經濟、交通、建築、生態、歷史名人、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讓孩子掌握每座城市的特點和發展。


書中包含了超過200幅精選照片,展現各城市的真實面貌,加強感染力;解說簡明扼要、版面設計活潑,讓孩子輕鬆認識香港與內地密切的經濟關係、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優勢,以及香港在當中發揮的角色,從而開闊視野,思考未來的發展機遇。



09


《繁花》〔批註本〕

作者:金宇澄

批註:沈宏非

責任編輯:梅林

出版:香港中和出版

出版日期:2024年7月


評語:解構《繁花》一書的精巧結構和藝術細節,帶領讀者深入感受《繁花》的美妙世界。


《繁花》〔批註本〕脫胎於金宇澄的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繁花》,特邀作家沈宏非批註,著名設計師姜慶共排版設計。《繁花》〔批註本〕在原著的基礎上,對其中的方言詞匯、特殊表達、重點情節加以批註和鑒賞,解構《繁花》一書的精巧結構和藝術細節,帶領讀者深入感受《繁花》的美妙世界。



10


《九龍門:尋找功夫》(中英文版)

作者:〔美〕龍安志(Laurence Brahm)

譯者:陳躍鵬

責任編輯:許琼英

出版:香港中和出版

出版日期:2024年7月


評語:中國功夫,世界語言,人生哲學,用功夫文化向世界發出中國聲音。


本書作者龍安志先生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首批落戶北京的美國人,在中國四十多年,對東方文化抱有極大興趣,他通過功夫的實踐,結合多年來與眾多武學大師的交流,以及他日常習武的深刻感悟,介紹他由拳入道高層次的感悟,通過他對東方文化的了解,指出九層練功方法舆中華傳統文化、道德修為境界的關係。作者通過這本書,分享其在中國四十年來學到的價值觀。從傳統醫學、書法到茶,功夫價值觀提供了一個代碼,可以應用於商業、學校、金融、家庭、交友和生活中,也可增進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



年度知識付費產品


「國寶大熊貓的故事」元宇宙沉浸式體驗展及相關產品

作者:聯合電子AI工作室

策劃:王晨、錢佩佩

編輯:楊玉芬、方浩權、黄宛菲等

出版:聯合電子

出版日期:2024年9月


評語:藉助「熊貓熱」及多元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文化體驗產品,講好中華文化故事。


本書「國寶大熊貓的故事」元宇宙沉浸式體驗展是一個沉浸式文化體驗產品。它引入VR、AR、MR、AI等沉浸式、互動式內容,與主題圖書出版、紙本書展覽、電子書閱讀、AI海報、文創品、手工課、NFT數字藏品發行等巧妙融合,打造虛實結合、線上線下結合、體驗與學習相結合的中華文化沉浸式體驗。「國寶大熊貓的故事」以中央再度贈港一對大熊貓及本港大熊貓成功產子為背景,以「熊貓熱」為契機策劃大熊貓主題展覽及相關產品(包括:沉浸式體驗展、AI海報、《熊貓BB出生記》廣播劇、《大熊貓的故事》AI繪本、手工課等),進入中小學、社區等廣泛開展活動,讓更多青少年以他們喜歡的方式了解大熊貓,親近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