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場大合照
為推廣閱讀、迎接首個香港全民閱讀日,聯合出版集團於去年推展「一本讀書會」大型公益文化項目,為市民提供豐富多元的優質文化藝術活動和體驗。其中最具特色項目名家講座系列,廣邀來自內地、港澳台及海外知名作家及文化名人來港,與廣大讀者見面交流,助力香港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2024年度第三場名家講座「文學與電影在當下的對話」請來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著名電影評論家張頤武,分享他在過去三十多年間閱讀文本、研究電影的經驗,並以中國及西方經典電影,尤其是正在互聯網引發眾多關注和討論的「微短劇」為案例,分析電影與文學的互文關係,及其之於當今社會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講座由聯合出版集團主辦,「一本讀書會」承辦,橙新聞協辦,4月20日下午在聯合出版大廈25樓舉行。線下及線上參與人數逾千,場面熱鬧。
張頤武是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多年來從事中國文化、文學、電影和批評理論的教學與研究。著有《在邊緣處追索》《大轉型》《從現代性到後現代性》《「新新中國」的形象》《全球化與中國電影的轉型》等論著多種,主編有《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文化發展史》《全球華語小說大系》等多種,隨筆有《年輕時》等多種。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著名電影評論家張頤武演講
電影的發展,從來與社會變遷相伴相生。20世紀以來,電影研究愈發深入而廣泛,橫跨哲學、藝術、思想史、文化史、文學、社會等諸多領域,投射着當下人們對於社會,對於生活,乃至對於生命的思考。在互聯網時代,尤其是人工智能興起的當下,文學與電影、「讀」與「看」的邊界不斷被重塑,影像與文本、與日常生活的關聯,更是常談常新。張頤武在講座中分享,中國文學和電影的連接非常緊密,電影是從文學中汲取靈感、素材、創意,再投射到銀幕上化成新的文化產品,所展現的文化意涵和小說是不同的視覺形象。中國電影在文學中獲得滋養,從1980年代起,第五代、第六代電影都受到文學創作的影響,包括《一個和八個》《紅高粱》《霸王別姬》等經典作品所呈現出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恰恰是文學給予電影的啟示。
張頤武談到中國電影和文學關係的多樣化與複雜性。2017年之後,文學與電影的平行化發展變成新形態。伴隨着傳統文學改編、網絡文學的興起、微短劇的形成等現象,電影與文學呈現着各自發展、各有交集的特點。這其中,電影發展了自身想像力空間和表現空間,小說也構建了新的表現。例如,電視劇對文學和網絡文學的依賴性巨大。張頤武認為,當下文學和電影呈現平行和交叉的延伸狀態,平行展開、互有交叉、不重合但有交集,以不同方式投射中國的想像,以不同路徑描述同一個中國故事的不同走向。在這樣的變化中,中國的形象如何在全世界更好地展現、講好中國故事,將中國人的故事說得透、說得深、說得有意思,能夠讓不同的人有所感動,文學與電影共同構成了對世界中國故事的想像。
張頤武指出文學的重要性,在這100年的歷史滄桑中能夠看到文學的力量始終存在,中國人的想像伴以文化想像,在文學裡延綿下去。同時,中國電影工業前景廣闊,觀影人數逐年增長。文學與電影,這兩者在不同領域中共同發展,可以看到一個波瀾壯闊的圖景正在我們面前展開,我們會感受到中國文學和中國電影始終與中國在一起,正走向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有着燦爛和希望的未來。
張頤武為讀者簽書
問答環節中,讀者踴躍提問。有讀者問及張頤武對於Netflix最近改編中國作品《三體》的看法,張頤武認為Netflix在世界各地做了一系列IP改編的努力,對於中國題材的改編、外國人講述中國故事,傳達出讓人感動和震撼的中國精神力量已十分不易,值得鼓勵。還有讀者提問串流平台對傳統電影的衝擊,以及對香港電影業現況的看法。張頤武認為電影在全球及中國已成為人們生活、社交的一個部分,短期內電影業不會受到很大的衝擊,票房的影響在中國也比較樂觀;張頤武表示香港電影有自己的生機和機會,香港電影既有外向合作的生命力,可繼續加深和內地的融合,也有內部深挖本土題材、以低成本植根於香港的創造力。
「一本讀書會」未來將繼續邀請內地、港澳台及海外知名作家及文化名人與愛書人交流分享。有興趣的讀者,請密切留意「一本」官網及社交媒體平台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