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出版集團2019年度好編輯評選揭曉!
讓我們一同走進他們的入行故事,
分享他們的獲獎心聲,
致敬幕後英雄!
年度好編輯
寧礎鋒
香港三聯書店
出版一部高級編輯主任
入行經歷
三聯是我大學畢業以來的第一份工作,至今已近十年。大學有一位講師,曾經是三聯的資深編輯,我跟他聊過畢業後的出路。我是文科出身,大學主攻日語,對金融財經的企業不太熟悉,但自問文字水平有一定根底,於是大膽請他引薦,就這樣進入了三聯工作。
獲獎心聲
每一本書都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和挑戰,雖然工作的過程中總不免遇上困難,但每次見到同事們和作者合作的心血終於印刷成書,就會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這種「都是值得」的感覺,就是每一次挫折時,支撐著人繼續前進的動力。
近年都說紙本書市場不景氣,電子書等數字出版形式將來需大力發展。但正是身處這個時代,才更要銘記做好書的本分,令讀者不會忘記紙本書的好處。市場推廣則活用線上的社交平台網絡,對症下藥,針對合適的讀者群發佈訊息,配合線下的工作坊或分享會等,進行有效的宣傳。
代表作品
《我們都是地球人——被遺忘的孩子》
年度好編輯
楊歌
香港中華書局
教育編輯部編輯主任
入行經歷
我在香港就讀研究生期間,曾作為學生實習生,在校出版機構進行實習,初步接觸到出版業的相關工作,並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在學是文史類專業,經常會接觸到中華書局出版的書籍,因此畢業之後,我選擇進入香港中華書局,自2015年中入職以來工作至今。
獲獎心聲
感謝公司和同事們對我工作的認可和支持。從每一個選題的通過,編校製作,到最後書籍成品,送到讀者們手中,都離不開各個環節同事們的通力合作。另外,獲得這個獎項只代表在過去四年來,我初步接觸到出版行業,對編輯的業務有了基本認識,它是一個要求我繼續精進鑽研的新起點。無論是編輯也好,更廣泛的出版業從業人也好,都是讀者、作者,以及圖文世界之間的橋樑,其工作就是把這幾者聯繫在一起,這是一項美好且意義重大的工作,我會繼續努力做到最好。
代表作品
《小學生古文遊》系列
年度好編輯
鄒淑樺
香港商務印書館
編輯部編輯
入行經歷
於2014年,我修畢對外漢語專業,再到香港浸會大學修讀中文系碩士課程,其後選擇出版工作,很榮幸我的職業生涯第一步從商務開始。我的第一個任務是從校對粵語詞典做起,後曾策劃編輯語言學習、繪本、教材等不同種類的圖書。在商務工作能夠不斷嘗試、經歷鍛煉、獲得經驗,我常常感到愉快並充實,不知不覺原來如今已是入行第五個年頭。
獲獎心聲
入行至今,我常懷著對工作負責的敬畏之心,自我激勵,用心工作,唯恐未做好自己的工作而辜負作者的心意,辜負領導和同事的期望。在入行第五年能獲得「年度好編輯」這份榮譽,是集團及公司對我工作的鼓勵與肯定,也更加堅定了我從事圖書出版行業的理想與信念,感謝諸位前輩和領導給我的支持與幫助,感謝同事們對資歷淺的我給予包容與接納。未來我也會繼續努力積極參與行業調查研究、策劃圖書出版,保持奮進的精神,繼續為集團及公司發展出力,爭取更好的成績。
代表作品
《兒童品格修養繪本》系列
年度好編輯
曹嘉怡
香港教育圖書
編輯出版部編輯主任
入行經歷
我從事教科書工作,跟教圖也有點淵源——我最敬愛的一位中學老師,正是教圖中學中文課本的作者之一,當年我在課堂中用她的書,細聽她分享寫書的事,漸漸對編輯工作產生興趣。自在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入行,至今已接近20年,主要負責中學中文教科書,三年多前加入教圖,負責統籌《活學普通話》這套教材的編輯出版。
獲獎心聲
教科書出版項目繁多,製作過程漫長,從擬定架構、編寫、排版、校對、送審、推廣、到校介紹,以至各個項目正式出版,均講求團隊合作,要是得不到各個部門的支持,單憑個人之力是無法完成的。在此,我要衷心感謝羅海玲小姐的指導,組內的同事黃麗敏小姐、洪偉傑先生、盧岱蔚小姐及李穎小姐的全力協助,還有製作部同事精美的設計、市場部同事力為老師宣傳介紹、電教部同事開發電子教材,才能讓《活學普通話》成功取得客戶,在第一年出版時取得不錯的成績。
代表作品
《活學普通話》系列
年度好編輯
潘曉華
新雅文化
編輯部助理編輯經理
入行經歷
成為編輯,是我的夢想。然而,對於當時剛從大學畢業,修讀的又是比較冷門的(但卻是我最喜歡的!)人類學的我來說,要達成夢想一點也不易。在家人的鼓勵下,我鼓起勇氣寫了一封又一封的自薦信。終於,機會來了!一間出版社外發校對工作給我,後來還聘請我為助理編輯。當我接觸越多的童書,越發覺自己喜歡做童書的編輯。感恩後來有機會來到新雅文化工作。
獲獎心聲
真的沒想過有幸獲得「年度好編輯」呢。在高興之餘,我也條件反射般,馬上反省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不足。想想,自己也覺慚愧。慶幸的是,在回憶的時候,腦中也浮現出一幕幕同事給我善意提醒和好建議的情境。因為有大家的幫忙,我的工作才可以做得更順利,做得更好。衷心感謝每一位幫助過我的人。
有句話很老套,但卻是事實 ── 團結就是力量!相信身在圖書出版行業的每一位都明白行業所面對的困難,但憑對圖書的喜愛、為讀者出版好書的心意,這些都可以化成動力,驅使我們進步,出版更多能吸引讀者購買的好書!
代表作品
《香港趣味築跡遊── 香港回歸篇》
年度好編輯
楊克惠
香港中和出版
深圳工作室高級編輯
入行經歷
從喜歡讀書到以編書為業,對成長於出版家庭的我來說,似乎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2000年於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研究生畢業後,先後任職於香港商務印書館深圳編輯室、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至今入行整20年。從職場小白到資深編輯,雖然只是站在書的背後,既不搶作者風光也不求讀者關注,甚至在這個行業早已不那麼光鮮,卻依然甘之若飴。只因在長年與各類圖書互相打磨的過程中,對文字的熱愛,對知識的敬畏,已深入骨髓,卻之不捨。
獲獎心聲
一場猝不及防的新冠疫情,將人類拉入了變幻莫測的21世紀二字頭。在這個春天裡,人們記住了很多人、很多事。令我印象尤深的,一個是武漢方艙醫院病床上旁若無人讀書的「清流哥」,一個是刷屏熱詞「常識」——而這些都與圖書有著莫大的關聯。有人說,透過「清流哥」的一本書,看到了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精神狀態;而另一方面,疫情之下的眾生相也令人深深地感到「常識」的稀缺與價值。
一位出版界的前輩曾說道:「最好的編輯不是最多的編輯或最少的編輯,而是編輯到什麼程度最能讓作者的作品綻放出最耀眼的光彩。「年度好編輯」是對過去一年工作的認可,更是對未來的鞭策,我希望能夠繼續與作者一起,為愛書的讀者做更多的好書,為「常識」的普及盡一分綿薄之力。
代表作品
《美國陷阱:如何通過非經濟手段瓦解他國商業巨頭》
年度好編輯
郭韻婷
橙新聞
常務副總監
入行經歷
我2011年畢業於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系,2009年於《商報》港聞版實習,於2010年,大學未畢業已受聘於《商報》經濟版,正式投身傳媒行業。其後在不同的本地媒體工作過,包括《晴報》、《東方日報》、《經濟一週》等,做過不同版面,包括財經、地產、副刊;由普通的跑新聞採編寫,轉到《東方日報》做即時新聞,即採即拍即寫即出,我喜歡接受不同的挑戰,直到2015年加入雲通科技旗下的橙新聞,轉型做短視頻,同時又要學習經營不同的新媒體平台,公司給予很大的空間,並且提供資源及幫助,讓我於2018年開始經營財經創業Facebook Page「搵錢呢啲嘢」,四年間學習很多,成長很大,收穫滿滿。
獲獎心聲
很榮幸獲評選為「2019年度好編輯」,無疑是對我個人工作能力的一種肯定。話有點笨拙,但每一句都很真誠。
我在不同媒體行業差不多10年,但橙新聞是我成長最快的地方,當然公司給予很多機會,發揮空間很大,我才能跟著公司一齊進步,我們不是單純的編輯,從內容,再到Facebook、IG社媒運營,都要涉及。在2018年初創立了「搵錢呢啲嘢」青年創業平台,可以用「創業」來形容,從剛開始沒人看,再到現在我們已經有超過7萬個粉絲。2019年,我們從線上延伸到線下,舉辦了多場青年創業家分享會及大灣區交流團,從策劃到帶團,再到線上線下宣傳,我們一手包辦,2019年末我們更舉辦了一場400多人的創業分享會。再次感謝領導給我提供了這樣的機會,對我工作的支持。
親歷現場
2019創業分享會吸引青年人關注
年度好編輯
李仕奇
橙新聞
副總監
入行經歷
畢業後投身傳媒行業,本人加入雲通科技《橙新聞》已經超過4年,屢獲機會去採訪多場大型社會事件及大大小小各級選舉,是記錄者也是親歷者,為人生閱歷添上重要的一筆。
獲獎心聲
2019年香港硝煙彌漫,前所未見的社會矛盾驟然爆發,吸引大批媒體前赴後繼。這半年間的採訪及拍攝,總伴隨著汽油彈爆裂後的火光、路障雜物焚燒時傳出的惡臭、催淚煙對呼吸道的刺激、人群衝突及追逐間的推搡,《橙新聞》所展示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張照片、每一幀畫面都得來不易,成為讀者了解這場風波的一個窗口。
這個獎項是《橙新聞》赴前線採訪以及在後方支援的所有同事,不辭勞苦日以繼夜的工作成果,僅藉此獎感謝他們的無私付出,以及集團和公司領導不遺餘力的支持。
親歷現場
采訪及拍攝香港社會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