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化

2024年度好書

香江墨跡——構築香港的書法

香江墨跡——構築香港的書法

以過千張珍貴圖片,呈現香港應用書法的歷史發展及美學,實屬難得。

作者:黃宣游
責任編輯:李宇汶
出版日期:2024年7月
出版:香港三聯

上世紀30至80年代,香港4位著名書法家:區建公、謝熙、卓少衡及黎一鳴,以書法作品如招牌、碑記、墓誌銘、楹聯、帳聯、名片、廣告等,塑造出香江半世紀獨一無二的城市風貌。作者用了四年時間走訪各地,探訪上世紀四大商業書法家的足跡,並將他們的生平故事及作品集結成冊,甚具歷史價值,除了能讓香港的視覺文化得以傳承之外,也讓大眾了解香港當年文化底藴的濃厚豐盛,以及了解書法藝術的商業應用價值。

《香江墨跡——構築香港的書法》一套四冊,每冊設計以雙門形式裝訂,一面是文本內容,另一面則是作品集,方便書法學習者考查書法家生平資料,並可同時查看其不同作品。

曾獲獎項:「第35屆香港印製大奬」平裝書刊類別金獎、全場大獎及最佳印製書籍獎
紙本鍊成——設計美學試鍊

紙本鍊成——設計美學試鍊

寫作與設計結合,探索書籍設計內在的智慧與啟蒙。

作者:陳曦成
責任編輯:李宇汶
出版日期:2024年7月
出版:香港三聯

本書以「悟、尋、戰、研、訪、賞」六個部分展開,是作者的經驗之談,既有理念,又有可操作性,有切實執行的規律。而書中介紹的世界各地的設計和設計師們的故事,讀畢獲益良多,是從事出版行業的人借鑒學習的好教材。本書希望能拓寬讀者對「書」既有形態的想像,點燃對「書的美」的延伸思考。如作者所講「真正的書籍設計師也是追求設計真理的思想家,不單設計書本的外在,還著重其內在的智慧與啟蒙。」

曾獲獎項:「第35屆香港印製大奬」精裝書刊類別金獎
香港史讀本

香港史讀本

內容具權威性,圖文扎實,寫法深入淺出,兼顧學術與普及兩方面,是認識香港史的必讀入門書。

作者:劉智鵬、劉蜀永
責任編輯:黎耀強
出版日期:2024年7月
出版:香港中華

本書是由兩位香港史權威學者劉智鵬教授和劉蜀永教授合撰,全書雖然只有七萬多字,但稱得上是「大家小書」。全書分上下兩篇,上篇按照時間序列邏輯,展現香港從古至今的社會變遷;下篇通過移民城市、聯通世界和背靠祖國三個方面介紹香港社會發展的特點,兼及時間維度和結構維度兩種視角之長。歷史學者孫揚教授對本書有高度評價:「這是一本既具睿智深邃歷史大見解,也有妙趣橫生歷史小細節的普及讀物。《讀本》客觀持平,論述公允,體現歷史研究平和而磅礴的思想力量。」
香港公屋的設計變奏曲

香港公屋的設計變奏曲

深入分析了公屋的設計理念與社會背景,揭示了公屋如何在不同歷史背景下滿足市民的居住需求,並反映出廣泛的社會變遷,在研究香港公屋領域中具有重要的出版及文化價值,並具有借鑑意義。

作者:衞翠芷
責任編輯:洪巧靜、郭子晴
出版日期:2024年7月
出版:非凡出版

公共房屋牽涉多方面:民生、社會、政治、經濟等等,本書探討香港公屋走過的70年。本書認為建築設計——尤其是需要善用公帑和不允許任何資源浪費而興建的公共房屋——每一個細節都跟當時的社會環境、民生所需、建造技術、房屋政策息息相關,不是單靠靈感,無中生有。故此,了解公屋設計的改變,也會對當時的香港社會發展多一份了解。公屋的建築設計,也直接影響着居民的生活起居,締造了公共屋邨特有的精神面貌,構成香港的「獅子山精神」。作者多番核對資料,務求準確呈現香港公屋的發展歷程。在完整、精準、跨度及可讀性等方面,本作都是一本不容錯過的香港建築書籍。
華潤史(第一卷)

華潤史(第一卷)

雕刻大國央企砥礪的具像,從字裡行間看見家國情懷。

作者:《華潤史》編委會
責任編輯:韓心雨
出版日期:2024年4月
出版:香港商務

本書回顧華潤的發展歷程,緊扣華潤的歷史使命和時代擔當的企業特點,將華潤誕生、發展的過程置於中國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漸次展開,敍述華潤在救亡圖存中根植香港深耕香港,在改革開放中奮發圖強,在經濟建設中迅猛成長,在面向世界的國際視野中壯大實力。
本書突出企業的時代使命和歷史傳承,把企業的創業發展融會到對國家社會的責任承擔之中,與社會背景和歷史發展進程相結合,描繪、刻畫華潤企業發展歷程的內涵:始終不改初心堅韌不拔,始終抱持家國情懷薪火相傳,始終順應時代主題自信自強。
年度漢字中的香港

年度漢字中的香港

講述香港跌宕起伏的十年故事,見證由亂到治的時代變遷。

作者:沈言
責任編輯:杜辰
出版日期:2024年12月
出版:香港商務

本書以2013-2023年十屆年度漢字為契入點,以大事回眸為經,以人物訪談為緯,講述香港跌宕起伏的十年故事,見證由亂到治的時代變遷。採訪十位香港政界精英,分享當年故事。受訪者包括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全國人大前常委譚耀宗,全國人大常委李慧琼,香港立法會議員陳克勤、陳勇、周浩鼎、陳學鋒、陳恒鑌、劉國勳,中產聯盟主席彭長緯,以及民建聯秘書長葉傲冬。從十屆年度漢字聚焦不同尋常的十年,透視十年來香港的發展軌跡。這是浴火重生的香港故事,亦是心手相連的中國故事。字裡乾坤,恍若滄海桑田。
開心生命教育

開心生命教育

針對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深刻回應,宣導智慧的愛和積極心理學,促進青少年的幸福成長

作者:趙越
責任編輯:毛宇軒
出版日期:2024年7月
出版:香港商務

本書是針對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深刻回應,結合作者十餘年的生命教育研究,通過對父母和教師實際困惑的調研,將數百個問題歸納為八大類,提供實用的解決方案。強調從源頭預防心理問題,聚焦家庭教育的影響,呼籲改善親子關係,幫助父母解決孩子面臨的心理挑戰。它提倡智慧的愛與積極心理學,幫助教育者化解矛盾,創造支持的成長環境。這不僅是一本指導手冊,更是推動社會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作品。作者通過真誠的分享,希望讓愛多一些智慧,讓成長充滿陽光。
超圖解粵港澳大灣區小百科

超圖解粵港澳大灣區小百科

專為小學以下兒童認識大灣區而創作,捕捉大灣區每座城市的亮點,幫助小朋友充分認識大灣區11座城市的文化與經濟特色。

作者:新雅編輯室
責任編輯:潘曉華
出版日期:2024年7月
出版:新雅文化

本書介紹了粵港澳大灣區11座城市,包括︰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的地理位置、經濟與文化特色。從城市檔案開始,透過行政區劃介紹各區特色,幫助孩子對該座城市建立初步概念。接着,捕捉每座城市的亮點——內容涵蓋經濟、交通、建築、生態、歷史名人、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讓孩子掌握每座城市的特點和發展。

書中包含了超過200幅精選照片,展現各城市的真實面貌,加強感染力;解說簡明扼要、版面設計活潑,讓孩子輕鬆認識香港與內地密切的經濟關係、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優勢,以及香港在當中發揮的角色,從而開闊視野,思考未來的發展機遇。
《繁花》〔批註本〕

《繁花》〔批註本〕

解構《繁花》一書的精巧結構和藝術細節,帶領讀者深入感受《繁花》的美妙世界。

作者:金宇澄
批註:沈宏非
責任編輯:梅林
出版日期:2024年7月
出版:香港中和

《繁花》〔批註本〕脫胎於金宇澄的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繁花》,特邀作家沈宏非批註,著名設計師姜慶共排版設計。《繁花》〔批註本〕在原著的基礎上,對其中的方言詞匯、特殊表達、重點情節加以批註和鑒賞,解構《繁花》一書的精巧結構和藝術細節,帶領讀者深入感受《繁花》的美妙世界。
《九龍門:尋找功夫》(中英文版)

《九龍門:尋找功夫》(中英文版)

中國功夫,世界語言,人生哲學,用功夫文化向世界發出中國聲音。

作者:〔美〕龍安志(Laurence Brahm)
譯者:陳躍鵬
責任編輯:許琼英
出版日期:2024年7月
出版:香港中和

本書作者龍安志先生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首批落戶北京的美國人,在中國四十多年,對東方文化抱有極大興趣,他通過功夫的實踐,結合多年來與眾多武學大師的交流,以及他日常習武的深刻感悟,介紹他由拳入道高層次的感悟,通過他對東方文化的了解,指出九層練功方法舆中華傳統文化、道德修為境界的關係。作者通過這本書,分享其在中國四十年來學到的價值觀。從傳統醫學、書法到茶,功夫價值觀提供了一個代碼,可以應用於商業、學校、金融、家庭、交友和生活中,也可增進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
「國寶大熊貓的故事」元宇宙沉浸式體驗展及相關產品

「國寶大熊貓的故事」元宇宙沉浸式體驗展及相關產品

年度知識付費產品:藉助「熊貓熱」及多元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文化體驗產品,講好中華文化故事。

作者:聯合電子AI工作室
策劃:王晨、錢佩佩
編輯:楊玉芬、方浩權、黄宛菲等
出版日期:2024年9月
出版:聯合電子

本書「國寶大熊貓的故事」元宇宙沉浸式體驗展是一個沉浸式文化體驗產品。它引入VR、AR、MR、AI等沉浸式、互動式內容,與主題圖書出版、紙本書展覽、電子書閱讀、AI海報、文創品、手工課、NFT數字藏品發行等巧妙融合,打造虛實結合、線上線下結合、體驗與學習相結合的中華文化沉浸式體驗。「國寶大熊貓的故事」以中央再度贈港一對大熊貓及本港大熊貓成功產子為背景,以「熊貓熱」為契機策劃大熊貓主題展覽及相關產品(包括:沉浸式體驗展、AI海報、《熊貓BB出生記》廣播劇、《大熊貓的故事》AI繪本、手工課等),進入中小學、社區等廣泛開展活動,讓更多青少年以他們喜歡的方式了解大熊貓,親近中華文化。

2024年度編輯

林冕

香港三聯出版經理
匠心點評

工作上勇於擔責,成績突出。主要負責集團重點項目《讀書雜誌》的出版工作,一力承擔從選題策劃、組稿、約稿、編校到稿費、樣書、營銷推廣等各項相關事務。同時,策劃、出版一系列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效良好的人文社科類圖書,如許倬雲作品集、羅翔作品系列、李成著作系列等。2024年1月起擔任《讀書雜誌》主編,積極探索並完善辦刊理念和思路,培育了一支相對穩定且不斷壯大的作者隊伍;努力拓展雜誌邊界,與大灣區核心城市建立了良性互動機制,並探索出卓有成效的合作模式。目前雜誌在香港和内地的閱讀文化圈影響力正逐步擴大,在讀者中也形成了良好的口碑。除出色完成本職工作外,亦積極參與香港出版業界各項事務,業餘時間勤於寫作,在多種本港文學刊物上均有作品發表。

匠心之作

《讀書雜誌》

《讀書雜誌》是創刊於2021年的一本綜合性閲讀文化季刊,至今已出版14期。刊物把「書」作為貫穿始終的核心要素,既討論書本身,亦關注寫書、編書、做書、藏書等與書相關的人和事。在以「書」為中心的前提下,打破單一的書評雜誌格局,刊發學術文論、文化評論、遊學筆記、散文隨筆等不同體裁的作品。本刊立足香港,廣泛輻射中國内地、台灣、澳門乃至整個大中華地區,力爭成為全球範圍内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華文寫作聚筆點和文化交流平台。

李夢珂

香港中華助理經理
匠心點評

負責責編圖書工作,能夠及時有效地與不同部門、環節溝通,推進圖書順利出版完成。近兩年策劃人文歷史、社會科學類圖書十餘種,如《社會秘密的秘密》《隱密與偉大》《圖說元宇宙》等,均有較好銷量,得到重印或再版;其中,《圖說元宇宙》獲得2023年香港出版雙年獎。維護經營社交平台賬號,發佈分社新書資訊、活動等動態。積極參與營銷事務,完成線下圖書館圖書分享主講及主持活動,參與直播及短視頻製作。此外,還積極參與公司的其他工作及活動。

匠心之作

《首屆陽明心學國際論壇論文集》

2024 年 6 月 1 日,首屆陽明心學國際論壇在香港舉行。此次活動以「從中國走向世界的陽明心學」為主題,雲集海內外學者,共同探討陽明心學的歷史意義、現代價值和世界影響。本論文集係是次論壇的成果彙編,圍繞陽明心學的核心內容,充分挖掘陽明心學的哲學、思想、文化和時代價值,以更好地促進中西文明的交流互鑒。
 
 
 
 
 

韓心雨

香港商務編輯
匠心點評

學術型編輯人才,在學術出版方面表現突出,具有一定學術涵養和選題策劃能力,與學術界關係緊密,擅長大部頭編輯工作。工作態度認真負責,做事有交代,有始有終有承擔。本年度,肩負《華潤史(第一卷)》的編輯責任,歷時八個月,全書共30萬字,包含圖片250幅,積極解決出版過程中的疑難問題。

匠心之作

《執拗的低音:一些歷史思考方式的反思(增訂本)》

在近代中國,當新的思想典範逐漸登臨歷史舞台時,有不少帶有傳統色彩的學術論述被推擠到歷史邊緣,這些思想、論述、視野及方法,值得重新加以檢視。「執拗的低音」不是復古,而是回到各種論述的分流點去重加審視,去了解是不是有獲得一些新的學術資源的可能。增訂本新增〈「由下而上」的思想史〉一文,這是慶祝歷史語言研究所95週年的文章,補充了對「歷史的層次」(layers of history)的想法,延續了「執拗的低音」系列演講的問題意識。

簡詠怡

萬里機構高級編輯
匠心點評

入行逾二十年,一直以編輯飲食圖書為主,不少作品都廣受讀者歡迎。為配合公司業務發展,主動尋覓具人氣及有市場潛力的飲食界KOL,遊說他們走出網絡世界,成為食譜作家;面對新手作者,她亦會耐心地解決疑問,克服種種困難,取得亮麗成績。由她「發掘」的人氣KOL作者陳倩揚的「低醣飲食生活提案」系列,以及多位年青KOL的作品如《放工輕鬆煮意:OL的精緻餐桌》、《懶煮》等都有不錯的銷售成績。

匠心之作

《細味鮑魚》

此書是富臨飯店叢書的第三冊,今次以鮑魚為主角。傳承楊貫一大師對烹調鮑魚的完美精神,飯店行政總廚黃隆滔以扎實的鮑魚基礎知識,由歷朝鮑魚溯源談起,並細談鮮鮑製成乾鮑的關鍵及陳化過程,以及搜羅世界各國鮑魚,包括日本吉品、禾麻及網鮑;南非、中東、智利、澳洲、墨西哥、中國及韓國等養殖鮑魚,逐一拍攝照片及全方位影像,立體地呈現各類鮑魚的特點,豐富品鑑視野,書內細述慢煮精研乾鮑的技藝及學問,讓品味鮑魚提升至飲食文化層次。

黃偲雅

新雅文化編輯
匠心點評

具正向積極的思維、優秀的AI 軟件應用能力,且學習能力、組織能力、時間管理等方面也十分出色,能夠勝任多元化的選題,包括:文學類、百科類、低幼類、教輔類。黃同事入職時間不長,但已原創一套6冊的《新雅幼稚園常識及綜合科學練習》,由撰寫全套大綱、尋找適合寫手,以及發圖、編輯等,一手包辦。黃同事現已是「新雅點讀樂園」及小跳豆IP的主力編輯,自2023年起,已負責約30本點讀圖書。

匠心之作

《新雅幼稚園常識及綜合科學練習》系列 (一套6冊)

全套共六冊,內容由淺入深,幼兒班(K1)至高班(K3)螺旋式組織學習內容,針對幼兒編寫的常識及綜合科學練習,是漸進式小學人文科及科學科的銜接訓練。主要圍繞「個人與群體」、「大自然與生活」和「體能與健康」三大範疇,並設有七大學習主題。主題從個人出發,伸展至家庭與學校,以至社區和國家,循序漸進的由內向外學習。

陳可欣

教圖公司副編輯主任
匠心點評

作為2024年出版 「HKEP Exam Skills for Papers 1 & 2 (Reading & Writing)」的統籌,帶領團隊成功打入高中英國語文教科書市場,並獲得良好口碑。為了構思兼具創意且實用的教科書,陳可欣從項目準備階段開始,一直與不同的前線老師聯絡,認真了解學校用書情況,並主動將各方的意見和需要納入出版規劃。推廣期間,陳同事反應迅速,能在極短時間內,製作出具特色的教材。而在整個出版過程中,她除極積參與紙本和電子教材的開發工作外,還以個人經驗,耐心指導和帶領經驗較少的同事,提前完成量多又高質素的出版項目。

匠心之作

HKEP Exam Skills for Papers 1 & 2 (Reading & Writing) Book 1 & 2

HKEP Exam Skills for Papers 1 & 2 (Reading & Writing) Book 1 & 2 是一套針對文憑試卷一閱讀及卷二寫作的教科書,對象為就讀 Band 2-3 學校的高中學生。課本採用大量本地及生活化題材,例如港式奶茶、節日及智能家居等,在提升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亦加入相關的價值觀及國安教育。本系列著重閱讀及寫作扣連,閱讀理解及教授寫作使用相同的文章,不但令學習更輕鬆,亦做到一材多用。課本以大量圖像及逐步解題法,幫助英語程度較差的學生也能夠快速掌握閱讀及寫作技巧。

許琼英

中和出版編輯兼市場部高級經理
匠心點評

2024年編輯工作表現優異,是中和本年度多項重大出版項目的主要負責人,包括:2023年「雨果獎」得主海漄首部繁體版科幻小說《時空畫師》的策劃、編輯及新書發佈活動;劉慈欣《三體漫畫》繁體版的引進、改編,出版後在香港書展上廣受讀者歡迎;擔任原創龍安志《九龍門:尋找功夫》中英文版的責編工作,並參與策劃、組織新書首發式暨紀錄片全球首映式;主持策劃「知遠港版作品系列」的引進工作,並擔任《十三邀(特輯)》的責編,協助一本讀書會舉辦許知遠在深、港兩地的講座活動等等。從選題策劃、組稿編輯到推廣銷售,她深度參與圖書的出版和運營,展現出因應數字時代編輯應具有的多元而全面的綜合能力。

匠心之作

《十三邀(特輯)》

《十三邀》節目由知名媒體人許知遠擔綱主持,自2016年首播至今,已邀請近百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嘉賓參與訪談。本書從一場場思想盛宴中精選出18場對話,涵蓋了史學大家對青年如何安撫心靈、定位自我的建言;藝術家對創作與挫折、藝術與權力互動的洞見;以及知識分子對價值觀念的探討,對理解的追求,對問題的深思……他們憑藉各自獨到的視角,在個體與時代的交匯、智慧與審美的融合、自我與世界的對話、見識與創造的碰撞等多元領域中,展開了深入的交流與探討,共同織就了對個體與時代面貌的洞察,對歷史、現狀與未來走向的追問與探尋。

鄺咏珊

聯合培進副編輯主任
匠心點評

入職多年來,她先後參與不同範疇的出版工作,對小學、初中以及高中領域均有所涉獵,眼界開闊,工作質量扎實。近年,她統籌小學中國語文補充練習,積極開拓小中教參教輔市場。她在有限時間內,掌握市場情況,迅速制訂出版計劃,並帶領團隊克服各種困難,順利按時完成紙本及電子項目的出版工作。工作態度謹慎,積極投入,抗壓力強,為本社小學中國語文教參教輔的長遠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匠心之作

《培進能力飛躍 語文基礎特訓》

系列共六冊,旨在通過形式多樣的小學中文練習,讓學生在課餘時間有系統地鞏固語文基礎知識,令語文能力得以躍升。本書練習分設基礎、進階兩部分,幫助學生循序漸進掌握語文基礎知識,並設有不同欄目,強化學生的答題能力和豐富學生的詞匯量,可謂集多功能於一身。書中提供解說影片、趣味遊戲及診斷評估等網上自學資源,設計富趣味,內容多元化,讓這套練習更貼合時下小學生的需要。
 
 

楊玉芬

聯合電子美術編輯、前端設計師
匠心點評

擁有扎實的美術設計功底,勤於學習AI新技術、新技能,尤其在AIGC技術賦能出版方面展現了出色的學習和應用能力。她充分掌握並靈活運用前沿科技工具,製作AI創意繪本、AI創意海報、插畫、展位設計等。這種全新探索不僅為美術設計工作開辟了全新的視野,拓展了創意的邊界,更為傳統的視覺藝術表達注入了現代科技的活力,作品展現出很強的視覺衝擊力。同時,借助AIGC技術極大地提升了設計效率,為設計展現出更多的創造性和可能性。先後設計出版的《國寶大熊貓的故事》繪本、熊貓主題、傳統節慶主題等產品,以及香港書展展位設計等案例,都獲得了良好的反響。

匠心之作

《國寶大熊貓的故事》

《國寶大熊貓的故事》全書圖片運用AI製作完成,充分展現了AIGC技術在圖書出版中的卓越應用,繪本畫面及插圖色彩鮮豔、細節豐富、內容嚴謹準確,不僅完美捕捉了大熊貓的可愛形象,還生動呈現了它們的自然栖息環境及作為國寶的文化價值。畫面設計融合了現代藝術風格與傳統文化元素,讓讀者在視覺上獲得極大享受。該部作品是一個展示AI技術如何賦能創意設計、多元閱讀的經典範例,不僅適合師生共讀、親子閱讀,也是引導讀者探索AI應用的優質資源,是AI應用於出版的創新案例!

陳蕊生

橙新聞英文組編輯
匠心點評

工作態度認真負責,與團隊合作默契,能熟練使用兩文三語高效率地完成採訪任務。編輯業務熟練,英文寫作能力出色,能獨立完成高質量的英文報道。在工作中勇於創新、主動學習,在入職一年的時間裡完成多集出色的英文視頻專題報道,並參與橙新聞英文頻道中英雙語圖書Home Away from Home《家外之家》文稿撰寫。

匠心之作

Home Away from Home 《家外之家》

香港是個國際大都市,聚集了世界各地的人來到這裡開展新生活。本書收錄了12位居港外籍人士與香港結緣的故事。他們來自不同國家,從事不同職業,處於不同的人生階段,是什麼機緣把他們帶來香港?香港又是如何吸引他們留下?面對文化衝突他們如何應對?相信他們的經歷會使每一位讀者對豐富多元的香港有更深刻的認識。香港立法會議員林琳在序言寫道:「《家外之家》一書猶如一座激勵人心的燈塔,展示出香港對來自全球各地居民的接納,體現出這座城市為他們賦權的現實。」